 2020-06-09 00:48:30
 2020-06-09 00:48:30
	 
	
在我们对味觉的审美活动作了一番简要的回顾后,另一个更为实际、更为重要的课题就十分自然地摆到了我们面前。这就是同味觉审美紧密联系和相互对应的烹饪活动。
	
	 
	
如果说味觉审美主要侧重于品味和欣赏的话,那么烹饪活动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操作和创造。
	
	 
	
中国烹饪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成为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是为创造味觉艺术服务的。在满足生存和健康的功利性目的同时,它非常注重味觉的审美享受。正是在这一点上,它同西方的烹饪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差别,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人们常说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那么,在吃的方面,这种乐感文化事实上已达到了非常成熟非常精致的程度。中国烹饪的艺术追求是建立在味觉审美基础上的。反过来说,中国人对味觉审美的执着追求,促使中国烹饪走向了艺术。一味的开掘任何艺术都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实际的美食中,烹饪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不可分割的,是紧紧交溶在一起的。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还是把烹饪艺术的各个要素分为内容上和形式上的若干种。烹饪艺术的内容可以包含好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味。说味是烹饪艺术的核心, 说烹饪是味的艺术,是十分公允的。在烹饪的过程中,味总是成为首先考虑的因素,味道的好坏也是人们评价烹饪艺术的最重要标准。因此,味的开掘成为中国烹饪的主要任务。好吃也就自然成为对于烹饪艺术的最高评价。为了达到美味的目的,原料不仅是味的载体,构成美食的基本内容,而且原料本身就是美味的重要来源。
	
	 
	
中国烹饪在原料的使用和选择上有着自己的特点。这特点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用料广泛,选料严格。在中国,做菜的原料确实是广泛而多样的。从山珍海味到寻常菜蔬,凡是能够食用的动植物,总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原料的广泛当然有着果腹的实用功利目的,然而更多还是着眼于美味的考虑。
	
多样化的原料带来多样化的味觉享受,这是中国人的聪明之处,也是中国乐感文化的充分反映。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ID:WanLong_Chef),已获授权,版权归厨神味道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