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龙承菲
编辑 | 颜宇
来源:毒眸(ID:DomoreDumou)
长视频平台已经到了必须拓宽领域的时刻。
内容成本居高不下,广告营收触顶,会员付费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已经成为现在平台逐鹿下渐趋稳定的整体大局。在此基础上想要不断突破,建设多元的内容生态,提高用户的留存和转化率,或许是现今的平台们迫在眉睫的发展之路。
事实上,新的视频内容形态已经是各大平台都在尝试的布局。
在长视频之外,腾讯视频就对中短内容形式发起了探索:已经做到第三季的《早餐中国》,将纪录片“浓缩”在10分钟以内,整个系列的豆瓣评分都保持在8分以上;以《龙岭迷窟》为基础开发的互动剧《龙岭迷窟之最后的搬山道人》,收获了8.2的豆瓣评分;由赵薇发起的女性独白短剧《听见她说》瞄准“她题材”,自播出以来保持着高讨论度,频频登上热搜……
腾讯视频今年几度将“综合视频平台”提到台前,在今天的2020腾讯视频内容生态大会上,腾讯视频副总裁王娟再次强调:“综合视频平台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在表示要对长视频内容持续深耕和对短视频内容继续开拓之外,腾讯视频首次通过公开口径,表达了对中视频内容的布局和理解。
腾讯视频副总裁王娟
而这种长中短视频共同加码的布局,也为腾讯视频整体的内容生态和平台定位,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视频平台面临的“新时代”
在经历了最初的高速发展期后,国内长视频平台的竞争模式逐渐步入稳定。
大肆抢购版权内容的时代已经过去,版权采买内容和自制内容稳定在占比对半的局面逐渐形成,减少内容成本、拒绝恶性竞争成为各大平台达成的共识。但走入“大片时代”的观众对网生内容已经有了基本要求,平台的内容品牌也已经形成雏形,对长视频内容品牌的不断优化是对存量用户的深耕,而非拉新的有力举措。
同时,国内互联网流量池的人口红利已经快要走到尽头,这是每一个平台都在面对的挑战。
据Quest mobile在去年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规模触顶 11.4 亿,并且从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率从6.2%下滑到2.8%。
《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
这意味着平台们必须开始奋力争夺用户们的碎片化娱乐时间。
而在碎片化的娱乐时间中,短视频以极短的视频时长、能够快速抓住受众注意的特色拿下了巨大优势。其中,短视频挤占了大量的用户时长,截至2019年6月,短视频行业的渗透率已达72%,人均月使用时长超22小时。《2020腾讯视频年度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占比达到61%,已经过半。
另一方面,观众本身存在着对中短视频的观看需求。
访谈、vlog、游戏特辑等中短视频为主的综艺衍生内容,已经成为“创”系列、《明日之子》系列两档节目IP必需的辅助生态,满足粉丝看到更多自己爱豆镜头的诉求,也便于塑造和丰富节目选手的形象;花絮、制作特辑等剧集衍生内容,同样能满足剧集类核心用户了解剧集制作、“嗑糖”等需求,能够增加用户对剧集IP的粘性。
此外,以中短视频为主的资讯、人文地理和纪录片内容,也满足了年轻用户群体在长剧集和综艺之外,对内容多样化的追求。
并且,由于中短视频内容的强衍生属性,长视频与中短视频之间本身就存在能够转换的“关联”。《指数报告》显示,在剧集类内容上,有近九成用户在看完“名场面+预告片”后选择去看完整版,综艺类内容方面也有90%以上的受访用户表示,会在刷到综艺节目相关的短视频之后,找完整版节目观看。
不过,大部分短视频时长可能难以撑起一段完整具有深度的内容叙事,这让大量短视频内容只停留在“快餐式”的娱乐内容上。
但短视频升级,长视频下沉,就恰好构成了在两者特色之间找到微妙“平衡”的中视频。
与长视频相比,稳定在30分钟以内的中视频无需花费极高的生产成本,也不会占用用户过多的时间、违背碎片化的阅读趋势。同样,中视频相比短视频而言,也拥有更多的空间去进行创作上的发挥,弥补了短视频难以表达足够内容深度的遗憾。
根据Statista 2018年12月统计的数据,大型PUGC社区YouTube当时全站所有视频的平均时长为11.7分钟,各类视频的平均时长均介于5分钟至25分钟之间。《演员请就位》中大鹏拍摄的短篇《花木兰》仅有17分钟,却从人物塑造和立意深度等方面广受好评,在微博收获674万播放和超过4万的转发。
因此,中视频领域能够作为连接长视频与短视频的桥梁,更好地铺开内容生态,并激发平台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创作者也可以以中视频作为过渡的节点,实现长短视频之间的“跨越”。
或许是看中中视频的这一特色,各大平台纷纷加码中视频,微信视频号也在今年10月将视频时长限制增加到15-30分钟。在长视频领域的格局中已经位列头部的腾讯视频,自然也开启了对中短视频领域的布局。
不断加码的“视频内容雨林”
首次公开的、对中视频内容的布局,自然是腾讯视频此次“加码”的重中之重。
腾讯视频将中视频分为剧情类和非剧情类的两大品类,剧情类包括微剧、微动漫等情节性较强的内容题材,非剧情类则指微综艺、微纪录片以及MV等多元化的短节目。
在总结了市场上已有的微剧内容之后,腾讯视频认为,用户对剧集类内容最大的需求仍然是优质的故事情节,而非依靠段子、梗拼凑的“微剧”。而在发展初期,微剧的目标用户可以锁定在24岁以下的青年群体——
微剧《通灵妃》
这也与《指数报告》中占比27.6%、在五个年龄阶段中占比最高的腾讯视频短视频用户年龄相符合。为此,主要的微剧品类将以青春校园、甜宠、逃生探险、热血逆袭等年轻群体青睐的强故事性题材为主。
为了激发内容创作者的创作动力、助推优质内容项目稳定产出,腾讯视频也会在营收模式和宣推资源上给予支持。在内容生态大会现场,腾讯视频承诺将对优质微剧内容给到全腾讯系资源宣推,并将推出百部IP共创计划,尝试以头部IP打造精品化的“小爆款”。
在营收方面,腾讯视频表示,微剧品类未来会通过分账平台按照播出水平结算收入。
“我们会更加强调平台的‘服务’属性,”王娟强调,“除了继续用好内容服务用户外,内容生产者等合作伙伴是我们第二个要服务的对象。”
至于非剧情类的中视频品类,腾讯视频也为创作者划分了超级偶像、头号玩家、体验派大师、顶级行家四大赛道,分别瞄准偶像类、游戏类、情感类和知识类四种节目类型,进行创新的内容和形式探索。
与此同时,腾讯视频在中视频领域的大幅加码,不意味着在长视频和短视频领域的投入就此止步。
长视频IP内容永远是用户关注的中心,也是腾讯视频不可能放弃的发展根基。今年4月,腾讯视频正式推出了VIP开放平台,至今已经有包括网络电影、纪录片、网络剧、知识付费、动漫、少儿等内容品类相继入驻,独播网络电影《倩女幽魂:人间情》、纪录片《大唐帝陵》、独家分账网络剧《浪花男神》等多品类内容均收获亮眼成绩。
短视频领域,根据《指数报告》,IP内容的消费量和时长占比达到用户对短视频内容消费的50%,在这样的平台用户消费偏好下,腾讯视频将在IP、泛娱乐、泛生活、资讯新热赛道重点发力,打造符合平台用户喜好的短视频生态。会上,腾讯视频还首次公布了“2020腾讯视频百大短视频创作者”榜单,并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了优秀创作者四大特色——直面镜头、价值观点输出、剪辑相关、制作精良,助力短视频内容创作。
在今年10月的V视界大会上,腾讯视频曾经提出要打造一片以头部长视频内容为核心的“热带雨林”。
而今天的腾讯视频内容生态大会上,王娟重提了“热带雨林”这一良性循环的内容生态概念。她将腾讯视频的技术中台、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多元的业务形态比喻成“土壤”,海量的IP库存、多元运营方式比喻成供给这片雨林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容则被比作这片“雨林”孕育的植被系统:“在我们的雨林生态,既有长视频内容,也有微剧、微综等中视频,还有短视频。无论什么样的内容形态,都在这个系统里拥有自由呼吸和上升成长的空间。”
在这片“雨林”之内,内容创作者同样能够获得成长的空间。在此次发布会上,腾讯视频表示,希望帮助长视频片方在中短视频领域进行尝试,以专业的经验,生产更具品质的多元化内容;对于中短视频的创作者,这片“雨林”也能通过资源和资金上的扶持进行“施肥”,腾讯视频独有的内容生态阶梯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制作能力的跨越,使其一路成长为能够参天的“大树”。
而长中短三大领域逐步构建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视频内容生态之后,也将交汇呈现出腾讯视频的最终形态—一个广大、多样、全面的综合视频平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毒眸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