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姓名
  • 明星姓名
  • 常见问题
  • 行业资讯
  • 明星行程
搜索
TOP5热门标签: 灼灼韶华 欢乐家长群第二季 赴山海 王牌对王牌第九季 地球超新鲜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产业放映:电影与摆摊艺术

来源:毒眸        作者:张友发         2021-08-20 10:00:00


文 | 张友发

编辑|赵普

来源:毒眸(ID:DomoreDumou)



从去年开始,FIRST青年电影展在创投会公开陈述之后增设了产业放映的推介环节。


对于大部分电影节参与者来说,产业放映都是相对陌生的环节。主竞赛的成片放映和电影市场的创投会环节,才是一场电影节的重点。


在FIRST的手册里,产业放映的功能是公开征集完成片及未完成片,针对电影市场嘉宾提供内部专场放映,并在映后促进片方与嘉宾一对一洽谈,从而提高交易可能。


不少参加产业放映的片方对增设的推介环节比较佛系,为了激发大家的进取心,产业放映特别设立了规则,只有洽谈预约量前5名的影片才能上台推介。


这给了一些参加产业放映的优秀影片被更多市场嘉宾看到的机会。亚太未来的市场嘉宾就是在推介环节看到纪录片《那么老的少年》后,才决定在第二天的电影市场颁奖酒会,专门为这部电影增设了“世间有她”女性力量奖。



在参加这次产业放映之前,《那么老的少年》由于融资和发行进展缓慢,所有主创都处于无薪工作的状态,项目的最后一点预算,也用在了参加产业放映的硬性成本上。制片人汪海静告诉毒眸(ID:DomoreDumou),自己想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让行业的人看到电影的存在,“跑完这十几天发现这一拼是非常值得的。”



产业放映在中国电影市场仍然显得认知模糊,这和市场大环境有关——大部分优质片源和宣发资源都集中在大公司手中,各大公司内循环即可完成发行交易诉求,而中低体量项目的交易,也大多在更分散的点对点沟通中完成。


但对于电影市场来说,还有更多缺乏资源的项目分散在角落,一个平台型的交易机会的出现显得尤为迫切。而对产业放映来说,现在更重要的,可能还是被更多人了解。



各有需求的片方


《插翅往南飞》开始在FIRST的产业放映厅放映时,有几处明显的音效未完成痕迹,画面下方也写着:需重新配音。在接近结尾的时候,几处特效画面还未完成,观众需要通过下方字幕的提示,明白此处剧情的走向。不过放映结束,《插翅往南飞》仍然获得了全场的掌声。


这是导演于哲拍摄的第一部长片作品,在报名截止前一周,《插翅往南飞》刚刚完成了第一版剪辑。在参与产业放映环节递交拷贝前,他甚至还不了解制作拷贝的流程。



相比偏向剧本阶段的创投和成片的主竞赛,产业放映的组成看似更加复杂,其中包括完成片,《插翅往南飞》这样的粗剪版,以及40分钟以内,20分钟以上的片花。但这些电影的本质诉求是一致的,即通过产业内部放映促成交易。


于哲就将这次的产业放映,看作是一个扩大版的内部放映会,“如果有更多的合作进来更好,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分享一下,听取一下同行的反馈。”


在片方和市场嘉宾的一对一洽谈里,由于片子的反响不错,于哲和制片人平均每天能够和十几位市场嘉宾方洽谈。第一次来产业放映,他感觉市场嘉宾数量能完全满足自己获取看片反馈的诉求。


《及格人生》的制片人侯柏男也觉得,集中的放映和洽谈大大提高了交流效率。之前在北京进行小规模放映,需要主动邀请认识的朋友,放映也有场地限制,“(专门)把几个公司老板请过来看(片子),他们自己也觉得也奇怪,大家也很累。”



在这次的电影市场颁奖酒会上,《及格人生》获得了“爱奇艺上上座”奖


和其他电影相比,《及格人生》最大的不同或许是已经拿到龙标。对《及格人生》来说,产业放映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保留电影的全球首映权的前提下,让更多的行业人士看到。国际A类电影节都会要求电影的全球首映权,《及格人生》也已经报名了东京和釜山两大电影节。


大象伙伴影业今年带了两部片子来到产业放映,分别是寻求宣发合作的软科幻艺术电影《指引》和寻求联合出品投资合作的《囚徒》。在创始人兼CEO吴飞跃看来,相比平时单向的项目寻求合作,这是一个双向交易的平台,“产业放映增加了行业曝光的机会,即使相熟的公司平时可能也并不知道我们手上有这样一些有意思的项目,在这里的放映与洽谈非常高效。”



大象伙伴影业创始人兼CEO吴飞


对新导演来说,产业放映确实提供了接触更多资源的机会。制片人汪海静告诉毒眸,《这么老的少年》制作资金已经不够、团队的发行能力也已经遇到天花板了,但又不想放弃进入真正市场交易的机会,“这段时间内只有FIRST产业放映有这么精准的机会。”



除了单个的项目合作,参加产业放映也是新公司和行业建立联系的机会。侯柏男所在的日照梦客影业刚创立不久,《及格人生》是公司出品的第一部长片,“相对来说也是希望能多交一些朋友,有很多的平台方、出品方、发行方跟我们聊的时候,大家都蛮真诚的。”


但这种交流的效率也会因为一些细节打折扣。因为影片展映时间常常和影展其他活动时间重合,经常会出现市场嘉宾还没有看片就来洽谈的情况。在于哲粗略的估算中,有三分之一来洽谈的嘉宾, 还没有看过自己的电影。


侯柏男在洽谈的时候,有嘉宾会翻着市场手册开始看剧情简介,自己和导演需要把故事完整讲一遍。也有很多没看到电影的市场嘉宾找到侯柏男,约定回北京之后再看片。


这也有客观的放映条件限制,FIRST的工作人员告诉毒眸,主会场附近影院的影厅数量总体来说是有限的,需要覆盖主竞赛影片以及影院常规的商业片放映。


而且交易也不单纯的在一对一洽谈中发生,不少市场嘉宾和侯柏男都约了在西宁聚餐或者喝酒,对片子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洽谈完之后,嘉宾也会商量回北京看一次片,再吃一次饭。


于哲并不把产业放映看作一个一次性的成交平台,“主要是给你提供一个接触机会,有认识喜欢我们的片子的人,随后可以后续跟进对接。”



不够重视的买家


在这次的产业放映上,大象伙伴影业除了作为片商带着片子过来,吴飞跃希望从中找到项目发行合作的机会。不过作为市场嘉宾,吴飞跃会有意避开在主竞赛观看电影,他不喜欢在电影节的影迷口碑效应中匆忙做出判断,而相对更安静、低调进行的产业放映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些问题,


“其实在很多电影节上都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电影节的观众会对某一部片子的品质做出非常绝对的定性,或者喜欢得不得了,奉为神作;或者讨厌得不得了,在离开电影节、回归平静后,你会发现这往往都是在一种过激的情绪下所做出的不准确的判断,但在电影节期间,的确这种情绪影响了很多人。”


这次的放映上,吴飞跃对《狂欢时刻》很感兴趣,并且已经在开始和这部作品的出品方洽谈合作的可能。


龙跃中欧制片人协会也是少数几位,关注产业放映的市场嘉宾。他们主要的方向是选择有机会获得欧洲市场关注的电影,并帮助其进入欧洲的各大电影节。


这是龙跃和FIRST合作的第7年,此前五年的合作方向都主要在创投环节,龙跃将优秀的创投项目对接到合适的欧洲制片资源。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从去年开始,合作开始更多地转向产业放映。



在产业放映的电影中,龙跃挑中了制作还比较早期的《百川东到海》


去年产业放映的电影《拨浪鼓咚咚响》,就在龙跃的帮助下,参与了意大利乌迪内远东电影节。但对龙跃中国负责人张凡来说,在产业放映的片子中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需要全方位地发掘影片在海外市场和电影节展的可能性和潜质。”


而对更多的买家来说,产业放映和主竞赛的区分并不明显,主要的作用都是寻找版权交易和发行的合作对象。


在经历了最近几个月惨淡的院线大盘后,爱奇艺把FIRST视作补充片源的一个重要机会。但在看过一圈片子之后,爱奇艺副总裁、电影中心总经理宋佳感到“有那么一点点的失望”,因为相比前两年,从爱奇艺的角度来说,这次可供平台下狠心决策的项目“少了一些”。


另一方面,在市场因为疫情相对收缩的情况下,大家出手的时候也会更加慎重,“现在FIRST很努力和很辛苦选了这么多的项目出来,但是在整个的市场情况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大家出手可能会越来越慎重。”


根据吴飞跃的观察,这次产业放映的市场嘉宾,来的决策者还是比较少。这让双方难以在洽谈期间就达成合作,“可能在约见的市场嘉宾中,有20%—30%后续还会再深入聊。”



侯柏男也有同样的观察,很多嘉宾会冲着开幕式的时间来,有一些比较重视的会派手下的人来产业放映,但往往有决定权的还是老板,“这几天跑了多家公司,都约的是回北京看一看,因为他们老板没有看到。”


一位电影公司的高层则告诉毒眸,公司还是更希望来FIRST挖掘前期开发中的项目和导演,因此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投会上。


一位FIRST的工作人员将这种情况分别形容为:“来产业放映是找果子,去创投会是找种子。”同时也强调,产业放映其实更具备挖掘新导演的优势,相比还处于剧本创作阶段的创投会,产业放映更能通过成片,来判断一位导演的发展潜力。



对于参加产业放映的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在产业放映建立更长期合作的可能。在这几天的交流中,就有市场嘉宾询问有侯柏男公司筹备的新项目是什么,以及导演后面还有什么新的剧本计划。


宋佳也告诉毒眸,爱奇艺在FIRST除了拿片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找人,“院线对线上的贡献度降低,就必须多储备更多好的网络电影,我们想过来找一些比较有智慧的制作团队,未来可以一起去做项目。”



产业放映的平台型机会


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来说,产业放映是少有的版权交易平台。但对买卖双方来说,产业放映的作用都还需要进行长期的“教育”。


爱奇艺几年前刚和FIRST合作时,宋佳曾经和几位负责人交流,谈到跑电影节最大的痛点是时间有限,但每天有太多的场次放映,自己每天到处看片,也并不知道片方的需求,“电影节就这么短的时间,有没有什么方式把效率提高上来?”



这些讨论成为产业放映诞生的契机。第一年FIRST进行产业放映的时候,宋佳记得放映厅里只有不到10个人,但到第二年整个放映厅就坐满了。在2020年,参加产业放映的《天才雀妈》和爱奇艺达成了版权合作,第二年在爱奇艺平台顺利上线。


在早期,产业放映更像是对主竞赛电影的进一步消化。两年前,大象带来了纪录片《时光机》和剧情片《第一次的离别》,两部电影都入围了主竞赛,也报名了产业放映;在符合产业放映版权交易诉求的前提下,组委会也会主动邀请一些符合资质但没有进入主竞赛的影片,询问片方是否愿意参与产业放映。


但发展到这几年,产业放映的独立性已经越来越强,目前涵盖了剧情长片,纪录片,还有WIP项目进入到产业放映环节,来加入市场交易。


更多的片方也在FIRST的推动下,认识到产业放映的价值。比如《夏天的骨头》曾担心后期没做好,以一个不完美的版本来到观众面前,会影响到之后的发行。但在FIRST的沟通下,电影在产业放映进行了一场展映。由于反响特别好,之后制片人又自掏腰包,在西宁组织了一场小型的内部放映。


这也说明,完成度并不是产业放映选片的唯一考量因素,只要叙事过硬,导演风格鲜明,有市场空间,也可以在产业放映收获积极的回声。


相比其他板块,产业放映的片方对市场的思考也更加清晰。在经过这两年的接触后,张凡觉得参加产业放映的主创团队往往具备更强的电影制作经验,对市场的诉求也更加明确。



但在影片的供给上,去年由于疫情原因,产业放映的数量和质量整体有了较高的提升,今年又基本回落到正常水平。今年客观上也存在一定类型同质化的问题,关于犯罪和惊悚这两种类型占比非常高,儿童片也很多,但家庭片和爱情片处于缺失状态。


作为买家,宋佳希望FIRST的电影供应能够更加多元化,“做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来这儿选片,其实和去菜市场买菜差不多,不能来到这儿都是青菜。像国外的(电影市场),可能既有文艺片,也有商业片和类型片。”


在她看来,产业放映的选片,应该和主竞赛和其他单元有一些区分,让市场嘉宾想做交易就来这里,“本身就是为了让大家产生更多的交易,所以这个板块里面就稍微商业一点,大家讲钱和利益多一点,一点都不丢人。”



一位市场嘉宾告诉毒眸,FIRST的产业放映还是体量比较小的问题,“没有办法真正吸引那些大公司正在制作中的项目,拿到这里来放,而且大公司的项目通常也都有自己的渠道消化,不用拿到电影市场来做这个事情。”


为了改善供给,FIRST本身也在尝试扩大产业放映的选片来源,比如增设对于欧洲和港澳台地区的选片和推荐。这次的入选产业放映的《揭大欢喜》,就是来自中国台湾。


更长远来看,产业放映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还是交易双方需求的匹配,这既需要更多优质电影的供给,也需要更多有明确需求的买家。


第一次来参加产业放映,侯柏男认为产业放映两端的门槛都可以提高,他觉得一些看过的产业放映电影还有些稚嫩,市场嘉宾里也存在并不靠谱的买家,“第一天洽谈的时候,有六波人,其中四波在聊正事,有两波完全在闲聊,问我们要不要溢价找基金分成。”


在张凡看来,产业放映也许需要一些成功的爆款案例,来说出更好的故事,从而吸引市场两端的嘉宾进入,“不管是什么样的板块,都得有一个爆款后可能才会有所突破,比如说主竞赛出了《心迷宫》,一下子就出圈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毒眸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或翻译。



【免责声明】


关键词:产业放映 | 电影 | 摆摊艺术
TOP100热度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