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刘南豆
“拍下去。只要有机会就一定多拍、多写,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训练营首映礼现场,总导师文牧野对着四组刚刚交上“答卷”的学员们如是说道。
经历近两个月的筹备、拍摄、剪辑,《沉默的巨响》《基本语义》《守户》《九唔搭八》四部短片终于在4月23日与观众如约见面。围绕“有话好好说”这一主题,四部短片从不同的切口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尽管类型与风格迥异,但它们都保持了属于青年影人的质朴与纯粹。

已经走到第十五个年头的北影节里,创投训练营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版块,它从2021年开始设立,至今也才走过五届。但它又是北影节青年影人扶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创投、WIP、竞赛单元互为补充,给青年影人提供了最为难得的实践机会。
办一场训练营并不轻松,需要庞大的幕后支持体系为缺乏经验的青年影人护航,而它往往还是一届电影节中被聚光灯照射更少的地带。虽然看上去“费力不讨好”,但它却是每个参与其中的学员眼中倍加珍视的生命体验。
所有人在成为“人才”之前都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过程,而创投训练营正是那个让梦想落地、让才华破茧的地方。
细数国内电影节展,设立“训练营”这一环节者并不少见,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只有授课而无实拍的,另一种则是以实拍为主导的。
授课的机会,实际上青年影人并不缺乏,不论是科班出身的学生还是半路出家的跨界导演,想要系统性学习课程,影院类院校中能提供很多选项。而电影节展的授课方式则往往更近似于工坊状态,以嘉宾分享从业经验为主,这样的场合在电影节展中也很常见,获取并不困难。
本届北影节也同样加入了授课环节,从表演、制片、编剧、导演、摄影、美术、剪辑等各个方向上,都邀请业内资深从业者前来分享经验,并全程为学员提供指导。

而对青年影人来说,最珍贵的其实是实拍的机会。尤其是在市场大环境并非上升曲线的状态下,影视公司的盈利情况有限,市场上便更难出现足够的资金用以支持青年导演用实拍的方式以“练习”。北影节的创投训练营便提供了四支短片的拍摄机会,每一组都给到了真金白银的支持,让创作者在练习之余免除后顾之忧。
但真金白银也没有这么好获得,与其他节展的“训练营”体系不同,北影节在中期加入了“绿灯会”环节,即“创投训练营”中的“创投”部分——入围创投训练营的所有学员,未必有机会获得短片拍摄资格,而是需要在互选组队之后,与小组成员共同做好前期筹备工作,再进行项目汇报,最终由导师选出值得被拍出来的故事。
给短片剧本做“创投”,是别样的一番风味。寻常的创投活动即便获得评委认可也未必能收获投拍机会,但这次只要脱颖而出就一定能被拍出来,这让学员们肩上多了一重压力,也多了一重动力。入围者已然千挑万选,拍片机会尽在眼前,谁能甘心失之交臂?

于是在绿灯会上,各个创作者奇招频出,倾其所有。《沉默的巨响》的制片罗秋君,在阐述另一组项目时提到,勘景期间她曾向租房中介打听,只要通过房地产中介公司的面试,经过三四天培训即可持证上岗,轻松掌握各类房源,一键拨通房主电话,低价甚至免费使用拍摄场地不是梦。《九唔搭八》的导演方泽波告诉毒眸,绿灯会的演讲稿他一直修改到当天凌晨5点半,睡了三个小时之后就来了现场,结果上台之后一和导师对视,差点把演讲稿的内容全忘了。
所幸结果是幸运的,他因为紧张而展现出的幽默特质,反而令人更加放心让他拍摄一部喜剧。创投的本质是选“人”,创投训练营亦如是。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北影节创投训练营的绿灯会还加入了媒体推荐环节,让这些青年导演写作的短片项目更早一步地向外展示。媒体观察团最终合议选择的推荐项目,也和导师的意见惊人一致,高票通过了四部终选短片之一的《基本语义》。

巧合不止于此。首映上,在杨平道导演的创投训练营纪录片《训练ing》中可以看到,文牧野、应萝佳、周冬雨三位评委在绿灯会中的票型也相当一致。本来只有三部短片有开拍机会,但最终评委向组委会争取到了第四个名额,让今年的创投训练营不留下遗珠。更巧的是,最后选出来的四组项目中,没有任何一位组员是重合的,导演、制片、摄影、美术每一个工种的学员都在原先匹配好的项目中继续奔跑,而无需二次调剂。
双向奔赴的起点是结出丰厚果实的前提,几组学员都对毒眸表示,组队过程中意识到彼此审美的一致性,为之后拍摄过程中的通力合作打下了基础,也让拍摄中难题发生时能够“劲往一处使”。
“什么叫训练营?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经验才是你们未来的财富。它既然名字叫训练营,不是叫短片展,那就意味着训练营的价值是为了你们将来创作而存在的。”正如导师应萝佳在首映礼上所说,比起成片的成色,训练营的意义更在于“训练”本身。
实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许多实践中才会出现的问题,非常考验各岗位创作者随机应变的能力,而对这一项能力的锻炼,是“训练”的核心价值之一。

有的项目在筹备阶段就很难。比如《基本语义》讲的是正在消失的口哨语的故事,它的原型背景应该发生在森林茂密的山地地区,而这样的拍摄地,想要在北京找到就不太容易。经历过多次勘景,剧组好不容易在门头沟找到了近似的地理景观,但为了让演员符合背景,又从大凉山“空运”素人演员过来,成了预算开支的大头。在首映礼现场,导演裘胜斌将它戏称为“大凉山模拟计划”。
《守户》在筹备阶段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它讲的一个大爷意外被销户,需要想尽办法证明自己仍然在世的故事,卖报纸的报刊亭是旅程中的重要一站。然而,现如今还要找到一个在卖报纸的报刊亭本就不容易,结果拍摄报刊亭还需要跟邮政系统提前报备,直到开拍前几天,到底能不能拍才最终有了定论。
有的项目是在拍摄的过程中遇到了意外。比如《沉默的巨响》讲述一个发生在聋哑人工厂中的故事,老板无视机器安全隐患,试图让工人连夜上工。剧组本来在筹备期顺利找到了适合拍摄的工厂,计划在工厂晚上下班之后熬大夜进行拍摄。但没想到到了第三个拍摄日,现实里工厂也和剧本里写的工厂一样赶工期半夜加班,嘈杂的机器让拍摄无法使用同期声。于是剧组只能临时调整拍摄安排,先拍没有台词的手语段落,将有台词需要录音的段落后置。

一整个冬天基本没下雪的北京,入春之后却突然来了一场鹅毛大雪,恰好撞上几个剧组拍摄的日子。一些以室内戏为主的剧组影响相对较小,而《守户》刚好当天需要拍摄一场室外的重场戏,导演于航直言,被那场雪给下懵了,“我们之前看了天气预报,说是小雪,没想到下得这么大。如果真的下到地面上有积雪的话,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可是那个雪下得时间太短,积雪没积起来,已经置好的景还全部被毁了,整个地面都很脏。”椅子被雪淋得湿透了,夜晚气温也特别低,拍戏的还是两位年事已高的演员,念台词时都忍不住流鼻涕嘴打颤,这令全组都捏了一把汗。但好在,通过调整景别以及后期剪辑的方式,《守户》在成片当中最小化了这场雪的影响。

而以室内戏为主的《九唔搭八》也有自己的难点。主角柳美美的家选定在创投训练营承办方薯片文化的工作人员家中,拍摄首日,当仪器设备都在出租屋内摆好之后,屋内变得水泄不通。由于决定采用双机位进行拍摄,《九唔搭八》的剧组规模相对更大,这让拍摄现场连导演和演员之间的沟通都变得非常困难,监视器的信号也时好时坏。导演方泽波唯有依赖自身对剧本和画面的判断,寻找替代方法解决问题,“我会提前想得比较清楚,因为我做了很多年的编剧,也做了好几部电影的执行导演,所以现场有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我是反应比较快的。”
但即便所有难题最后都相对顺利地解决了,过程中也总会留下遗憾与不完美。“认清自己”,是几位创作者共同对毒眸提到的关键词,这也是这趟创投训练营之旅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收获之一。

应萝佳在首映礼现场提到,“我觉得从剧本阶段,四位导演才华横溢,虽然肯定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东西,但是剧本的底子都非常好。可是在剧本在转化成影像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现实的原因,肯定很多东西是有折损的。这个折损为什么会产生?我是很希望大家能够在结束以后去总结、去挖掘的,它到底是我们未来创作的时候也做不到的,还是说它是有方式的?”
应萝佳提出来的问题,实际上几位创作者在拍摄结束之后就已经在反思和总结了。方泽波表示,自己这次锻炼最多的是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实操能力,“还有如果我以后还要做导演的话,在视听语言等各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补足的。做执行导演的时候,只需要去执行任务即可,但是自己当导演去管理一个更大的剧组时,需要有更强大的掌控力。”

于航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每次拍摄都会是一个成长,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官方,但它的确是我作为当事人这次感受特别强烈的一点。因为事前做的一些预案也好,或者说对自己的认知也好,都通过这次拍摄,打碎掉了一部分可能并不切实际的期待。我觉得大家接下来肯定还是都想往长片或者更长远的创作去走,那么训练营就能帮助我们尽早地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意味着能找到一些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但训练营的意义,也不止于“训练”,对于其他工种的小伙伴们来说,“希望被看见”是毒眸听到最多的表达。
“来创投训练营,至少我的名字会被写上去,被更多人看见。”罗秋君毕业后就一直在各个短片剧组担任制片,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但由于认识的青年创作者没那么多,常经历大半年没有活儿的职业空窗期,她非常渴望自己能够被看见,“之前的工作机会,基本都是靠导演之间互相推荐,很难通过组讯报名得到一份制片工作。我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从业者们,与大家建立合作关系,以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汲取养分的机会。现在看来,训练营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九唔搭八》的美术宋文坤,同样也是抱着想认识一些导演和制片人的心态来到创投训练营的,由于过往履历中农村题材的短片较多,他被学员们戏称为“农村之王”。这次选择了《九唔搭八》剧组,实际上也是希望能够尝试一下喜剧类型,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省钱”当然是“农村之王”的核心技能点之一,这一点即便是在都市片当中也可以复用。由于剧组的整体预算大头给到了工作人员的吃住行,留待美术使用的预算有限,宋文坤还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让小小的出租屋改头换面,尽可能地让美术能够贴合片中女主角柳美美的精神世界。

《守户》的摄影韩沐峰,从海外学习归国没多久,报名创投训练营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国内的创作环境。谈及海外拍摄和国内最大的差异,韩沐峰指了指创投训练营T恤背后印的五个大字——现在在等啥,“国内的工作流当中可能缺少一个催场的角色,缺一个人去管理整个现场的流程秩序,让大家有时候其实不知道是在等什么。”
对于《守户》这个现实题材的剧本来说,实际上能展现摄影能力的部分并不太多,韩沐峰认为个人表现应让位于作品表达,“所以我希望尽可能去削减我这个摄影作为摄影而存在的感觉,让观众看完之后不会说这个画面好看,而是会觉得我跟这个老人产生了共情。”

方泽波上了7年的班,从事各种项目文学策划类的工作,每有工作间隙,他都会想办法报名各大电影节的创投、训练营等单元,但成绩最好的一次也只是止步60强,于是他格外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创投训练营就是这样一个“希望被看见”的人的集合地。行业当然期待有天才般的创作者横空出世,但作为一个成熟产业而言,需要更庞大的人才储备来打好地基。每年在电影节创投中被聚光灯照耀的是最终入围的十几人,但在抵达聚光灯之前,还有太多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被迫止步。
这便不难理解,创投训练营这一版块在北影节青年影人扶持体系中的生态位有多重要。它既能给除导演之外的更多工种的从业者以学习、训练的机会,同时也能帮助导演在文本创作之余,检验自己在文本落地过程中的不足。这不仅是在为他们的梦想铺路,也是在为行业输送更职业化的从业者。
如果说创投是种下一颗种子等待发芽,WIP是修剪枝杈,竞赛单元是开花,上映是结果,那么创投训练营就是在此之前学会怎样当一名园丁的过程。我们相信每一朵花的美丽,正因为我们首先相信培育它们的双手。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