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李欣媛
编辑 | 刘南豆
“当到场的4个观众走了2个的时候,我都替台上的演员碎了。”发生在伦敦英国哗人喜剧俱乐部开放麦现场的一幕,让演员小韦发出了如此感叹。
这不单是一家俱乐部的现状,更普遍存在于大多数海外中文脱口秀俱乐部运营过程中。

英国哗人喜剧开放麦现场(图源:小红书@YYY小韦)
脱口秀作为舶来品,在国内综艺节目的助推下,已经逐渐成熟,并形成稳定的行业生态。哪怕是在国内的一些二线城市中,也有不少本土化运营成功的俱乐部案例,虽不至于场场爆满,但起码能维持住观众基本盘。而当我们把语境放置在海外,一切则截然不同。
观众少并非是海外中文脱口秀俱乐部面临的唯一困境。海外、中文、脱口秀,三重因素层层缠绕在一起时,整个行业的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陌生语境下的文化隔阂、维持运营的成本压力等等问题,让不少海外俱乐部举步维艰。
作为文化缝隙下的特殊产物,海外中文脱口秀时常面临着是否有必要存在的根本性质疑,这一诘问不只是文化意义上的,更是直指其商业模式的。毒眸(id:DomoreDumou)找到了来自日本、英国、美国、荷兰、德国五家海外脱口秀俱乐部主理人,了解了他们的热爱与坚持,也管窥了他们由自身经验摸索出来的商业模式。
有效的商业模式,不只是能扩大中文脱口秀的产业规模,更能够为文化交流拓宽渠道。于是,哪怕明知艰难,也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中文脱口秀俱乐部涌现而出,越来越多的国内脱口秀演员开始海外巡演。
或许正如航海者所知,风浪愈急,愈加证明我们正驶向更深远的海域。中文脱口秀的出海征程,又何尝不是如此?
跟海外规模庞大的喜剧产业相比,中文脱口秀在其中只算得上沧海一粟。
老牌的海外脱口秀俱乐部普遍有几十年历史,它们已经融入到当地的社群文化当中,有自己的专属场地,依靠门票和酒水低消就可以保证经营。除此之外,还有专业的喜剧制作公司,围绕喜剧内容进行开发制作,也有专业的经纪公司对演员进行IP运营,寻找商务机会。成熟的产业环境,给予了海外脱口秀演员非常清晰的上升路径。

美国喜剧俱乐部Laugh Factory(图源:timeout.com)
然而,中文脱口秀俱乐部大多隔绝在这种产业环境之外。首先,营收压力导致他们无法注册公司,面对年审和税收的层层关卡,大部分无法稳定盈利的俱乐部只能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存在着。英国哗人喜剧的主理人钦钦提到,四年前,哗人喜剧成为全英国第一家正式注册公司的中文喜剧俱乐部,如今哗人喜剧仍是唯一一家。
既没有实体的公司,也没有实际的场地,很多俱乐部只能打“游击战”。虽然固定场地才能保证稳定客源,但是巨大的房租成本压力,让许多俱乐部只能选择跟当地俱乐部合作,或者自己租酒吧、live house之类的场地。钦钦之前签约了“The Comedy store”,所以会直接租那里的俱乐部场地演出,但在此之前,她们也曾在中餐馆、酒吧、中超仓库等地进行演出。

英国哗人喜剧开放麦(供图:英国哗人喜剧)
更棘手的问题在于卖票。国内脱口秀俱乐部一般会建立自己的小程序,保证观众购票便利之余,也更方便社群运营。但海外一直是网站售票,观众已经有了固定的消费习惯。于是,对于深处海外却瞄准华人群体的俱乐部来说,寻找到合适的售卖渠道就复杂得多。
钦钦提到,刚开始俱乐部卖票在微信群里就可以,但是随着演出变多,类型变多,就需要更合适的卖票渠道。建小程序对海外企业限制较多,比较麻烦,所以他们建立了官网,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微信里海外网页有时会打不开。

英国哗人喜剧官网
这都是一些在销售环节中非常细小的问题,但对于并非刚需的脱口秀消费来说,有时就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便足以让观众打消念头。
主理人们都表示,他们尝试了很多社交媒体,意图通过社媒来为销售打开局面。综合来看,真正能发挥出带票价值的,主要还是两个渠道——具有私域流量的微信群和具有公域流量的小红书。不过,小红书对于引流关键词的屏蔽,也让他们很难保证卖票顺利,钦钦表示,她们前期就因此废掉了几个账号。

英国哗人喜剧小红书账号(图源:小红书)
另一方面,海外的喜剧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观众的选择很多。英美两国脱口秀俱乐部林立,影响力自不必说,每天都可以保证演出。也有国家有着本土的喜剧类型,东京Amare脱口秀主理人大宝就提到,日本的漫才产业已经形成产业规模,线下演出和线上节目之间的反哺生态已经坚固,这让脱口秀在市场份额中占比并不具有优势,中文脱口秀更甚。
不同的环境下,市场竞争本就激烈且复杂,再加上运营难题,使得海外中文脱口秀俱乐部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大部分俱乐部只能保证维持,并没有太大的盈利空间。演员们普遍有本职工作,只是兼职脱口秀创作,有时甚至还要在俱乐部身兼数职,承担一些职能性的工作。“我不能说100%,但是绝大多数的海外俱乐部其实都是赤字的。”大宝说道。
主理人们坦言,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是依靠热爱才能坚持下去。远比国内更为严峻的环境,在时刻考验着他们的热爱。
竞争尽管激烈,但客观需求还是存在的,就像在广阔的红海之下,暗暗掩藏着一小片蓝海。
海外以华语为输出或者以华人文化为背景的文化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因此,中文脱口秀一出现,就会迅速吸引华人群体的注意,掀起一波演出热潮。钦钦回忆,“刚开始那几年票确实很好卖,大家一听,在英国还能玩上这样的活动,都会来。前几次开票都是几秒钟就抢光了。有次我们举办了一个比赛,200人的场,一张票都没剩,最后后面还站了一些人。”
即便是在华人群体较少的小语种国家,中文脱口秀俱乐部也能体会到“售罄”的快乐。荷兰有风喜剧主理人维娜提到,俱乐部刚开始票务情况非常好,需求量很高,每场演出很快就能售罄。

荷兰有风喜剧演出(供图:荷兰有风喜剧)
但随着时间推移,累积的需求量得到了释放,新入场的观众逐渐到来,市场达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维娜表示,刚开始观众人数每场在70人左右,如今人数稳定在了30-40人。
在德国无限喜剧主理人霸总看来,观众的回落与演员数量和段子质量关系最大,“刚开始大家都新鲜,后面来来回回就这几个演员,而且大家都是业余的,水平有限,观众就会觉得没什么意思,来得越来越少了。如果有有名气的国内演员来巡演,可能会吸引一部分人来,但他只演一次,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的演员在这儿给当地人演,很多时候是同一批观众看同一批演员。”

德国无限喜剧开放麦(供图:德国无限喜剧)
观众渴望看到新作品,但是新演员的新段子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打磨。大宝提到,“国内每一场可能有99%的观众是第一次去听或者没听过,演员一套段子可以讲很多遍,我了解到有的演员25分钟的文本,可以讲2到3年,因为他可以去各个城市的俱乐部巡演。但在海外不行,我们只能不断写新东西。”
海外华人本就基数有限,且分布广泛,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华人并不了解脱口秀。哪怕是相对了解脱口秀的人,对脱口秀的了解又大都来自线上,导致这部分观众的评判标准很高,对海外演员的能力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因为经常面临“人才荒”,所以俱乐部都竭尽所能地为新人演员提供帮助或者放宽条件。Amare不限制演员文本的长短,哪怕30秒也可以;美国拉疯喜剧俱乐部为了拉新,会提供免费的线上培训,也不要求新人演员按照“当地规矩”自带观众。

拉疯喜剧开放麦(供图:拉疯喜剧)
另一边,俱乐部还要想方设法避免观众的流失。理论上,开放麦本就是演员打磨段子的场域,但为了观众的体验,有的俱乐部选择开放麦不对外,或者免费。
大宝提到,刚开始他们的开放麦还会引入观众,但他发现新人演员水平有限,而观众按照线上节目的标准来看演出。于是,之后他选择将开放麦放在一个长期租的舞蹈教室,视作内部训练。而霸总则是用“免费”的逻辑来留住观众,虽然开放麦收取五欧的门票,但门票会赠送一杯五欧的饮料,只是希望通过这个消费确定观众能够到场,本质上俱乐部没有任何营收。
根据市场需求,俱乐部会选择调整开放麦演出频次。霸总表示,为了保证观众的观看体验,俱乐部的开放麦是一个月一次,拼盘秀差不多几个月一次。维娜透露,她们的开放麦是一样的频次,拼盘秀差不多一年一次。

德国无限喜剧演出(供图:德国无限喜剧)
即便是地处美国,有着丰富人才资源和观众资源的拉疯喜剧,也时刻担忧演员的精力和观众的兴趣会被消耗。主理人Rachel47告诉毒眸,“我们每一场开放麦其实都是半商演性质,演员一定要保证演出质量,我给演员的要求就是,如果想练完全没把握的新段子,那么比如在7分钟的演出里,至少4分钟要讲较成熟的内容,3分钟留给新段子。”
不仅要在培养演员和留住观众之间做平衡术,俱乐部还要思考如何面对淡旺季的影响。在海外,季节和留学生假期,都会导致观众和演员的双重流失,这也是国内俱乐部从来不用考虑的问题。
钦钦提到,夏天是俱乐部最不好卖票的时候,因为各种活动比较多,大家都想去户外,室内活动就会变得冷清。她观察到,俱乐部每年的9月-3月是旺季,其它时间是淡季。“有种潮汐涨落的感觉,我们这几年也慢慢探索出来了,会随着季节性影响地来调整演出场次大小。”
维娜对此也深有体会,“天气好的时候,票房就会比较惨淡,基本上俱乐部从7月底开始就会休息,大的俱乐部可能休息得稍微短一点,休息两周,小的俱乐部可能整个月都会停掉。”
有些国家虽然受季节影响不多,但演出安排还是会被节假日所掣肘。“比如说日本8月份有盂兰盆节,可能会放一周假,华人都回国探亲去了,那个时候我们就不办演出。”大宝说道。

东京Amare脱口秀演出(供图:东京Amare脱口秀)
可以说,华人群体的每一次流动,对于俱乐部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地震”,尤其作为俱乐部主力之一的留学生群体,每一次代际传递,都会让俱乐部面临一次“换血”。
维娜提到她们一直在努力招新,但是华人基数本就有限,导致俱乐部始终无法保证更多演员补给,“演员流失非常严重,比如说演员回国,我们就会失去一个宝贵的演员。面对这种情况,最开始我还会有些失落,但是后来意识到这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现在已经习惯了。”
在霸总看来,演员的流失情况,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演员始终没办法获得正向反馈,这种情况在华人更少更分散的小语种国家尤为明显的,“整个屋子可能就十个人,你能坚持吗?”
演员断档危机与观众流失交替发生,恶性循环在俱乐部反复上演。为了应对层层冲击,俱乐部不得不在热爱之外,探索出一条求生之路。
早年在爱丁堡生活过的钦钦受当地艺术节氛围熏陶,最开始说的是英语脱口秀,真正促使她进入中文脱口秀领域,源于一次“Fight Back”开放麦。
钦钦回忆,2020年疫情初期,伦敦发生了许多“Asian Hate”事件,很多亚裔因此受到了攻击,一些英文脱口秀也在开“China Virus”的玩笑,这让很多中文脱口秀演员感到愤怒,于是,他们自发组织了一次线上英文开放麦进行“Fight Back”。也正是这次活动,让这群中文脱口秀演员结识。随着交流深入,他们决定进行中文脱口秀的表演。
某种程度上,这次“Fight Back”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海外中文脱口秀演员从业经历的一大缩影。
主理人们观察到,有些英文线下演出为了吸引观众,会纵容一些迎合刻板印象的段子,这些表达会让很多演员感到不适。对此,中文脱口秀俱乐部都表示会避免这方面的内容,甚至会在中文脱口秀的基础上,用英文表达来主动出击。

钦钦个人专场(供图:英国哗人喜剧)
Rachel47提到,现在拉疯文化每个月会安排一次英文脱口秀演出。“我们得说英文脱口秀,要不然的话就变成一个小群体的自嗨,我们的演员要上场,讲一些我们真正在乎的事情,比如歧视。”
维娜表示,自己的俱乐部也开始有意识地加入一些英文演出,但会要求这些英文演出的内容与中国有一定链接,这样一方面扩大了圈层之间的交流,还会吸引到当地中文水平略差的华人二代、三代入场。
有意思的是,虽然各个俱乐部都将宣发瞄准华人群体,但他们还是偶尔会看到场内出现一些非华人群体的身影。他们一般被华人朋友带来,或者是本身对中文感兴趣。维娜还记得,有个中文讲得很好的荷兰男生曾在她们俱乐部演出过,后来他参加了汉语桥大赛,还拿到了荷兰区的第一名。中文脱口秀俱乐部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中文角”,为中文爱好者进行中文训练,并获知中文语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细节。

荷兰有风喜剧演出(供图:荷兰有风喜剧)
这种文化交流正在自下而上地消弭根深蒂固的隔阂。“我们可以去把它打破,‘comedy brings people together’,笑声其实是把意见不一样的人连接在一起的,这是我们应该去专注的地方。”Rachel47说道。
站在俱乐部的角度来说,即便演员们大多都可以进行双语表演,但他们并不会让英文或者其它语言成为俱乐部的主场,因为相对于其它英文脱口秀俱乐部,他们竞争力不够,而且双语表演对演员是更大的挑战。
一般来说,使用不同语言说脱口秀往往有着不一样的效果,有的人可能中文讲得非常炸,但切换到英文效果就比较一般。不同语言与演员的表达契合度,会让他们有所选择,“我觉得语言它其实是一个疆界,每个疆界都有自己的受众,不同疆界的演员也会有着不一样的‘人格’。”钦钦说道。
在大家更熟悉的国内脱口秀演员身上,就会存在有的演员使用方言表演非常出色,但切换到普通话之后现场效果就会下降。同理,对于海外演员来说,不同的语言背后有着不同的笑点,如果演员切换语言进行表演,就不得不写两套段子,而不是直接将一套段子翻译过去就万事大吉了。“语言就是很大的一个关卡,再就是不同文化,幽默感也不一样。我个人是会说德语跟英语,我知道这有多难。”霸总说道。

德国无限喜剧演出(供图:德国无限喜剧)
即便翻过了语言这座墙,不同的语境下讲同一语言的笑话也如隔山。许多脱口秀演员借助线上平台,进入国内场域之后会发现,不同语境下的文化差异,很难让他们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海外中文脱口秀演员,可谓是一群文化缝隙中的布道者。
在跟五位主理人对话的过程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2020年《脱口秀大会3》带给他们的影响。他们下决心建立俱乐部,或者踏入中文脱口秀领域,节目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国内脱口秀节目在海外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Youtube上,《脱口秀大会3》每一期的播放量基本保持在百万左右,其中总决赛播放量更是达到了280万。

《脱口秀大会3》在Youtube平台(图源:Youtube)
线上节目带动线下演出的繁荣,在国内脱口秀市场早已无需赘言,而海外也同此冷暖。钦钦提到,“很明显,当国内线上节目出来的时候,俱乐部会有一波新观众,也会带来一波新演员。我记得有一年好像没有节目了,那个时候就比较惨淡,大家可能都忘了脱口秀,或者觉得这个东西不火了。”
大宝也有同样的感触,2022年国内脱口秀行业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们俱乐部的盈利情况也很好,可以保证一周一次的拼盘秀,一个月最多的时候可以有八次。但随着节目停播,行业热度下降,他们拼盘秀的频次已经下降到了两周一次或者一个月三次。
节目所产生的能量,也让不少演员将目光瞄准线上。大宝就选择参加了去年一档国内脱口秀综艺,想通过自己带动俱乐部的名气,但是海选之后并不顺利,“稿子60%的内容都用不了。段子可能日本华人能够理解,但是拿到国内,观众就get不到。”大宝提到。但如果讲国内观众能够理解的段子,海外演员的观察力比不过国内演员,他们唯一的优势只有自己基于海外生活经验所产生的新视角,但规避其中敏感的边界,又对他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宝在东京Amare脱口秀演出(供图:东京Amare脱口秀)
也有演员选择将自己的演出切片或者个人生活发在短视频上,打造个人IP,以此来带动俱乐部的宣传。不过,海外演员的段子存量本就少,网上发布之后,吸引到的观众来到线下看到的仍是老段子,反而不美。“我们好不容易写出来的段子,网上一发,线下就别讲了。观众会说我网上都看过了,为什么要在线下花钱再看一遍?怎么不创新呢?”霸总提道。
虽然演员们都意识到线上是帮助海外中文脱口秀突围的一个路径,但无论是国内节目还是短视频,都无法达成线上反哺线下的一个效果。这个商业困境让Rachel47意识到,海外中文脱口秀必须要有自己的线上节目。
“海外华人很分散,7000万海外华人是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方不同时区,如果光靠线下,观众少,场租各方面又贵,演员又有限……这一系列问题让我知道线下要走的商业模式,基本是在短期之内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走线上。线上的好处在于,一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二是有更多变现渠道,比如广告植入,三是更加容易让演员得到曝光和知名度,演员必须被赋能,他才有可能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才具有带票能力。”Rachel47说道。

Rachel47在Laugh Factory进行专场《精卫X海》表演(供图:拉疯喜剧)
在Rachel47的理解中,行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如果海外中文脱口秀俱乐部始终以非盈利的形式用爱发电,市场就会始终受限,难以为继,演员也很难有所提升。
Rachel47选择自己创造机会。她找了许多投资人,表示自己想要做一档线上中文脱口秀节目,投资人听到她的想法都表示,线上脱口秀节目无法盈利,劝她去做短剧拍短视频。Rachel47毅然决然地辞去本职工作,把这个项目坚持下去。
2024年6月,在一直支持拉疯喜剧的基金会负责人以及周围家人朋友的资金支持下,《超Fun脱口秀团建》正式启动,翌年2月,节目在Youtube等社媒平台上线。

《超FUN脱口秀团建》(供图:拉疯喜剧)
因为都是素人演员,也没有大平台的支持,Rachel47对节目的播出效果没抱太大希望,但节目的实际播出效果超出她的预期。Rachel47透露,节目的受众中百分之三十来自美国,其次是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加拿大等。“虽然我们的播放总量不能与其它国内知名脱口秀综艺相比,但是用户构成是很健康的。”
之后,《超Fun脱口秀团建》的演员们为了更好地推广节目,集体做了几次线下巡演,她震惊地发现节目影响力已经显现,有不少观众和演员都表示看了节目才来看线下演出,更意外的是,有观众在当地住了十多年并不知道附近还有个脱口秀俱乐部,而节目出现让他产生了观看线下演出的兴趣。

《超FUN脱口秀团建》线下巡演(供图:拉疯喜剧)
在Rachel47看来,她更希望通过这档节目建立行业信心,让其它海外中文俱乐部和演员知道还有线上发展的可能,以及让投资人看到项目的可行性。“我未来的目标不仅限于脱口秀,这条赛道太窄了。海外华人市场很窄,脱口秀也很窄,我不可能在窄中取窄,脱口秀是一个出发点,之后必须把路往宽了走才行。”如今的她还在尝试参考国内,进行脱口秀播客的录制,以及积极思考其它文化娱乐内容形式来丰富线上节目类型。
扩充线上节目的体量,意味着创造更大的文化影响力,从而获得商业关注。Rachel47表示,中文脱口秀的商业潜力不应该聚焦在20美金的门票,而应该完成To C到To B的转向,比如让品牌方以赞助的形式支持线上节目。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海外中文脱口秀建立更为稳定的商业模式。“脱口秀必须得是盈利的。我不是为了赚钱去做这个事,可是如果这个事真想做好,它必须得是赚钱的,要不然的话它就时刻处于边缘。”

拉疯喜剧线下演出(供图:拉疯喜剧)
主理人们积极探索线上发展空间,希望带动线下演出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慢慢意识到海外中文脱口秀必须打造出自己的IP,才有被关注的机会,“让优秀演员成为先锋,进入大众视野,从而带动整个产业进一步商业化发展。”Rachel47说道。目前,Rachel、维娜、霸总等几位主理人都在积极运营自己的IP,建立行业影响。
在与主理人们的对话过程中,毒眸明确感知到,面对现实束缚和商业困境,他们始终在寻觅合适的生存空间,试图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商业化道路。每一次的“辗转腾挪”,不仅是为了保证自己俱乐部存活下去,更是为了扩大市场容量,接纳更多的从业者可以一起共谋发展。
主理人们告诉毒眸,他们虽然深处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时差,但是会经常保持交流,小到Logo尺寸,大到新人培训,共通的母语以及对脱口秀行业的热爱,让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努力,正在为中文脱口秀的出海开辟出一方新天地。
早在2019年,笑果就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了千人剧场的演出,三年后,在北美进行了五城巡演。这一举动,推动着不少国内脱口秀演员出海巡演。
主理人们表示,近几年出海巡演的演员人数有所上涨,不止是一线的演员,二三线的演员也会进行小规模的巡演。在此过程中,海外中文脱口秀俱乐部起到了一定的桥梁作用。

子寅专场在英国巡演(供图:英国哗人喜剧)
据介绍,巡演合作模式一般分为主办和协办两种。主办需要由俱乐部主动联系国内演员,承担差旅、签证等费用,付给演员出场费;协办则是由国内脱口秀演员自付费用,或者主办方承担,然后俱乐部进行宣发、场地联系等辅助性工作,最后进行票房分成。“场地联络,场地沟通,音响灯光,联系志愿者,宣发、售票等等都是我们在做。”大宝介绍道。
不过这两种合作模式中,俱乐部选择后者居多。主办需要承担相当大的成本风险,除非有绝对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他们才会选择主办,但是这类头部演员一般会选择合作更大型的演艺公司,俱乐部体量太小,在资源配备上稍显弱势。

黑灯专场在日本巡演(供图:东京Amare脱口秀)
主理人们都表示,一般来说,如果不涉及太高成本,俱乐部都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国内演员完成一次海外演出,这一方面可以帮助俱乐部卖票,另一方面他们也乐于与国内演员交流。
不过,一些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有时也让俱乐部承受着巨大压力。大宝提到如果有些演员没有绝对的票房号召力,演出效果甚至可能不如当地演员好。
这一难题在美国显得更为尖锐,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演员的海外巡演里,美国的场次并不多。Rachel47介绍,美国签证昂贵、难办、流程复杂,导致演员的演出成本巨大,从而要求主办方不得不扩大场地规模,如此才能覆盖成本。但是大场地的押金昂贵,一旦签证出现问题,就会对俱乐部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为了保证覆盖成本,主办方只能选择提高票价,但高票价又会劝退观众,导致上座率低。除非邀请到一票难求的高人气演员,否则利润空间不大,甚至可能会有亏本的风险。
但不管怎样,海外巡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海外俱乐部冒头,都意味着海外中文脱口秀市场的潜力巨大。只是作为一种小众文化产物,它始终徘徊在主流之外,导致产业发展久久停滞在初期阶段,让过多的风险成为悬置在所有热爱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Rachel47看来,中文脱口秀不能受限于语言,应该争取自己的主流身份,“韩国的流行文化做得多好。是不是英语,已经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了。”她做了一个类比,之前中国电影进入美国市场也只能在唐人街的小戏院上映,但是现在中国电影可以放到主流戏院被美国人看到,那么同样,中文脱口秀也可以做到。
Rachel47表示,其它小语种脱口秀演出都可以登上Netflix等大平台,但是因为中文市场受限,生产中文脱口秀节目的积极性不高。“语言不应该是隔阂,中文脱口秀加上字幕,外国人也可以看。”Rachel47在俱乐部的社媒帖子上,号召大家对Netflix建议增添中文脱口秀内容,帖子下方凝聚了不少海外演员,他们都在争取中文脱口秀被看见的机会。

拉疯文化在社媒平台发起号召(图源:小红书@CrazyLaugh拉疯文化)
可以说,如今中文脱口秀出海的顺利,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主理人们长期以来在海外耕耘出来的沃土之上。他们每开拓一寸影响力,都在间接帮助国内演员规避出海过程中遇到的风险。而只有越来越多中文脱口秀出现,一个新的中式表达才有成为主流的可能。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