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姓名
  • 明星姓名
  • 常见问题
  • 行业资讯
  • 明星行程
搜索
TOP5热门标签: 灼灼韶华 欢乐家长群第二季 赴山海 王牌对王牌第九季 地球超新鲜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电影科技,进入下一个讨论场域

来源:毒眸        作者:刘南豆         2025-07-17 08:49:07

 

文 | 刘南豆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还在讨论说可控的文生视频,不管是视频语义的一致性,还是对镜头的一致性,包括对物理的真实度。现在已经实现了,这个进步让我们真的感觉特别不可思议。”在今年第二届重庆科技电影周的论坛现场,有嘉宾如此表示。

 

和此前所有技术革命不同的是,AI技术的迭代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也不是一种夸张的修辞。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的科技相关论坛与讲座,总能基于新的技术形势来面向业界进行科普并展望未来。

 

7月4日,2025第二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电影金数字荣誉推荐盛典暨电影科技创新论坛在重庆永川成功举办。现场首先发布了“重庆科技影视数字资产平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资产共享平台,其中还加入了AI工具的助力,可以利用AI生成更多数字资产。

 

 

发布现场(图源:南方都市报)

 

而面向全行业颁奖的金数字荣誉推荐盛典,是国内首个以数字内容制作为核心的专业荣誉,当天为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布年度杰出自主研发技术,年度杰出技术创新应用,年度杰出视觉效果三项荣誉,为电影行业带来了真正的新质生产力。

 

在当天的主题演讲环节中,来自AIGC视频、虚拟拍摄云渲染等不同领域的头部企业和从业者介绍了各自领域技术的最新进展,并科普了它们在行业中的主流应用场景。

 

生数科技美学负责人曹军介绍了,使用AIGC视频工具来生成一部长片需要的生产流程,包括其应用在现实影视行业中可以实现的预演效果。达瓦科技联合创始人、重庆达瓦合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楠介绍了虚拟拍摄的应用前景,Netflix等海外主流平台的流媒体项目中,虚拟制作的部分可高达80%。而在国内,达瓦科技参与的大众文旅的项目中,虚拟实景的无缝融合,已经可以实现95%不再需要后期制作。蓝海彤翔集团副总裁陈旭则介绍了云渲染技术的成本优势,他举例《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有一个场景渲染超过800个小时,因为它离子数量可能达到百亿级,如果依赖本地渲染的话需要数10年的时间,而通过云渲染可以缩短60%以上的周期。

 

 

生数科技旗下大模型Vidu教程(图源:Vidu官网)

 

关于电影科技在电影制作生态中的具体落实,众位不同专业背景的从业者展开激辩。

 

“电影发展史是按技术写的,无声片、有声片、彩色片、数字电影……现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就是AI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原副院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原厂长,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克明率先为讨论奠定基调。

 

他提到AI技术在声音制作部分的重要性,声音的发展走在画面之前。侯克明提到在重庆科技电影周亮相的人工智能配音技术——该技术可以将中文电影的配音,直接转化为各种国际语言,口型准的同时,连配音演员的声线、起伏、情感也能无缝转换。在电影音乐制作方面,有一个旋律之后,很快就能将全曲生成出来。

 

关于AI全流程电影出现的进度,侯克明回望历史给出了自己的预期,“电影数字化的过程,我们95年开始起步,00年开始有数字电影摄影机。我当时写过一篇论文,预计电影从胶片到数字大概需要20-30年,但实际上没有10年就已经全部取代。今天现场有专家预计AI电影需要7、8年的时间,我觉得可能还会快一点步伐。”

 

 

侯克明现场发言(图源:微博@1905电影网官博)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制作技术研究与应用实验室主任,鼎盛佳和(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升作为技术方面的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技术的确是拓展艺术空间很大的支撑,但是技术它是有呈现力的,它的呈现力并不等于创作力。”

 

张升举例道,当初照相技术出现的时候,画家很恐惧、很排斥,但是后来大家发现照相机随着它的迭代,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艺术门类,叫图片摄影,并没有取代画家,“因此,AI可能会在未来形成很多的AI艺术家,而真正传统的创作我至今都觉得必不可少。”

 

传统创作的价值,在张升看来,关键在于意外。“AI的提示词逻辑,让它被限定在指令性内容中,然后生成出来一个相应的格式化内容。而传统创作,在现场导演、演员、摄影,所有主创在交流的时候,根据过往的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体验和专业经验,获得的那种瞬间的涌现,这是AI创作不可能达到的。AI的生产过程永远是规划在前,呈现在后,但是那种现场意外的涌现是少的。”

 

 

Vidu官方发布的提示词教程(图源:Vidu官网)

 

中国著名电影摄影师、电影导演邵丹则更进一步阐述了“意外”的价值。

 

邵丹举了《沙丘》和《银翼杀手2049》的两个案例,AI正在最尖端的剧集影片中起到重要作用。《沙丘》的导演维伦纽瓦曾表示,AI就像把我脑子中的沙丘的沙暴直接抽出来,摁到了现场。而《银翼杀手2049》的摄影指导狄金斯,在制作电影时让电脑大概尝试了2048种色调去模拟赛博城市。

 

但最后,《沙丘》还是在AI完美模拟出沙暴之后,选择了实拍。维伦纽瓦说,我觉得演员把脚插入沙粒中的挣扎,是那些算法算不出的人生沉重。而狄金斯算了2048种色彩,最后一项一项试完了说,我们还是回到1982年《银翼杀手》的色调。邵丹引用狄金斯的话,“一个技术特别差的画面,配上一个特别棒的剧情和表演,可以做出一部经典的电影。特别遗憾,反过来不行。”

 

 

《沙丘2》剧照(图源:豆瓣)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电影的魅力恰恰来自于,现场给出的太多意外之喜。反而,可能当画面越来越完美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细节,从而带来情感的流失。“因为我看得太清楚了,就没有神秘感了。我不能看那么长时间,我才有一见钟情,才有雾里看花,才有犹抱琵琶半遮面。清晰的镜头是冷漠,模糊中间有情感。”邵丹表示。

 

而生数科技美学负责人曹军反倒认可AI具备个性化的可能,“AI生成的时候,其实它有些时候其实并不是完全遵循提示词的生成,每一次的生成都是不同的。只不过每个人对于内容的理解不一样,有些人会觉得,必须要AI严格遵循提示词。”

 

在曹军看来,个性化的表达,模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人,“我们作为一个创作者,让我们脑海中有非常丰富的联想,其实是个性化的前提。如果说你对这个画面没有一个很好的表达,其实生成的时候,势必而言就不会有很好的结果。”

 

 

同一段提示词生成的不同画面(图源:可灵AI)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影像制作技术研究处副处长刘知一,为电影创作者提出了适应AI时代的建议:第一,要去掌握不同的AIGC的工具,同时有对不同的AIGC工具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基本判别。第二,AI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有很明显的破圈行为。因为AIGC需要多学科融合,所以很多的曾经的圈外企业,都参与到影视创作中来。那么本身在影视行业中的从业者就更应该去掌握多一点其他学科的知识。第三,我们国内在制作和创作方面的标准化,其实相对是比较薄弱的。而进入到AI的时代,我们在标准化上面跟好莱坞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所以我希望从业人员在做创作时,一定要把标准化的想法和逻辑放在自己心中。”

 

展望未来,众嘉宾从底层逻辑描绘了AI未来的想象空间。侯克明提到,“目前AI工具的底层逻辑还是语言逻辑,但人的思维,一个是语言思维,一个是形象思维。80年代数字手表第一次进入的时候,我戴手表非常高兴,但是现在大部分人又回到指针时代,因为人类从前对时间的感知,看月亮、看太阳,是形象化的,不需要语言去推算。所以形象思维是画家、音乐家很重要的基础性思维。大模型如果想取代艺术家,真正意义上进行创作,要把底层逻辑改了。”

 

而张升则认为,拓展新的边界才是对AI而言更有价值的领域,比如最近刚刚通过备案的虚拟现实电影,“我觉得它不简简单单的是一个360度可视的场景,他可能在创作内容上、叙事上、人物关系上都是360度全景的。比如说我们传统的电影只集中在三四个人为主角,然后大概10来个场景或者五六个场景为主场景,但是虚拟现实电影不是这样的,到底谁是主角,取决于观众在哪。可是,传统影视制作是很难支持这一点的,因为成本过高。所以,怎么完成庞大的故事叙事,可能要借助AI的推演和AIGC的生成能力,由导演主创做整个故事的主线,在主线整体的叙事风格体系下用AI把其他的支线推演出来。”

 

 

展会中现场体验虚拟现实电影(图源:大象新闻)

 

侯克明认可这一方式的前景,但对于技术实现能力表示了担忧,“算力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想要在高清的情况下实现实时演算,光靠云是不太可能的,只有本地化部署边缘计算中心,才能实现个性化生产观众需求的电影。”

 

无论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此刻我们正站在技术爆发与艺术传承的交汇点,影视制作拥抱AI的趋势无可避免。希望所有影视创作者能够坚守人文,善用技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免责声明】


关键词:电影
TOP100热度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