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姓名
  • 明星姓名
  • 常见问题
  • 行业资讯
  • 明星行程
搜索
TOP5热门标签: 新说唱2025 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 怎么区分药品、保健食品、食品?

怎么区分药品、保健食品、食品?

  药品 保健食品 食品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字母+8位数字 国食健注G/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食健备G/J+4位年代号+2位省级行政区域代码/00+6位顺序编号 无专用批准文号,仅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标签标识 需标注适应症、用法用量 必须有“蓝帽子”标志 无特殊标识,仅标注营养成分或配料表
监管重点 有效性、安全性、合理用药 合理标注、安全性、虚假宣传 安全性
是否可宣称疗效 明确标注治疗功能,如“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 仅限国家批准的27种保健功能,如“补充钙”,禁止治疗疾病宣称 禁止任何治疗或预防疾病宣称
适用人群 患者 有营养补充需求的特定人群 所有人群

 

药品、保健食品和食品在用途、成分、审批流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为你详细区分:

 

一、定义与用途

 

药品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例如感冒药、降压药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保健食品

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替代药物。如鱼油、钙片等。

 

食品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主要提供营养或满足口感,不具备保健或治疗功能,如米饭、蔬菜、饮料等。

 

二、批准文号与标识

 

药品

需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国药准字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字母+8位数字”(如国药准字H20201234)。

 

包装上有“OTC”(非处方药)或“Rx”(处方药)标识,处方药需凭医师处方购买。

 

保健食品

需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批,获得“蓝帽子”标识及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注G+4位年份+4位顺序号”或“国食健注J+4位年份+4位顺序号”(J代表进口)。

 

标签上需注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信息。

 

食品

普通食品无需特殊批准文号,仅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号(SC+14位数字)。

无治疗或保健功能宣称,不得使用“保健”“治疗”等字样。

 

三、成分与功效

 

药品

成分多为化学合成物或天然提取物,有效成分明确,含量精准,通过药理作用治疗疾病,可能存在副作用。

功效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如抗生素杀灭细菌、降压药降低血压等。

 

保健食品

成分多为天然动植物提取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较低,功效温和,主要起到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如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

 

功效通过动物或人群试验证明,但不具备疾病治疗作用。

 

食品

成分以日常食用的粮、油、肉、蛋、蔬菜等为主,提供基础营养(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不宣称特定功效,仅满足基本饮食需求。

 

四、审批流程与监管

 

药品

审批流程最严格,需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Ⅰ-Ⅳ期)、上市审批等多个阶段,耗时5-10年甚至更久,费用高昂。

生产、销售受国家药监局严格监管,需遵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保健食品

需提交安全性、功能性评价资料,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批,周期约1-2年。

生产需符合GMP或保健食品生产规范,销售渠道需备案。

 

食品

普通食品无需审批,仅需备案,符合《食品安全法》即可生产销售。

监管重点在食品安全(如污染物、微生物指标),而非功效宣称。

 

五、适用人群与风险

 

药品

适用于特定疾病患者,需按医嘱使用,误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依赖。

如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降压药服用不当可能引发低血压。

 

保健食品

适用于特定健康需求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者、中老年人群),需按推荐剂量食用,过量可能增加身体负担。

如过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导致中毒。

 

食品

适用于一般人群,正常食用风险较低,但需注意过敏成分(如海鲜、坚果等)。

 

六、总结对比表

 

维度 药品 保健食品 食品
目的 预防、治疗、诊断疾病 调节机体功能,保健养生 提供营养,满足饮食需求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 蓝帽子+国食健注 SC食品生产许可证号
功效宣称 治疗疾病 调节功能(如增强免疫力) 无特定功效
食用方式 遵医嘱,有明确剂量 按推荐量,可长期食用 日常食用,无剂量限值
副作用 可能存在明显副作用 一般无副作用,过量有风险 正常食用无风险,过敏需注意
监管机构 国家药监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部门

 

七、选购建议

 

若身体不适,优先就医,通过药品治疗,避免用保健食品或食品替代药物。

购买保健食品时,认准“蓝帽子”标识,查看适宜人群和成分,避免盲目跟风。

食品需关注保质期、成分表及食品安全认证,勿轻信“保健功效”宣传。

 

通过以上维度,可快速区分三者,确保合理选择和使用,保障健康安全。

 

 

**目前我国批准受理的保健食品的保健功效有27种,包括:

1、增强免疫力

2、辅助降血脂

3、辅助降血糖

4、抗氧化

5、辅助改善记忆

6、缓解视疲劳

7、促进排铅

8、清咽

9、辅助降血压

10、改善睡眠

11、促进泌乳

12、缓解体力疲劳

13、提高缺氧耐受力

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15、减肥

16、改善生长发育

17、增加骨密度

18、改善营养性贫血

19、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

20、祛痤疮

21、祛黄褐斑

22、改善皮肤水分

23、改善皮肤油分

24、调节肠道菌群

25、促进消化

26、通便

2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TOP100热度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