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姓名
  • 明星姓名
  • 常见问题
  • 行业资讯
  • 明星行程
搜索
TOP5热门标签: 花儿与少年·同心季 地球超新鲜 披荆斩棘2025 奔跑吧第九季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不要让家长成为孩子的代言人

来源:搜狐        作者:韵文识字         2020-05-29 14:05:42

从“为幼儿做”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树立“让幼儿做”的意识


每年新生入园的时候,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难为情的问题就是:我家孩子不会吃饭;我家孩子需要教师帮忙擦屁股;我家孩子需要教师帮忙穿衣服……amp;


我们曾布置给孩子一项亲子作业“自制小书”。作业要求图画部分由孩子自己完成,文字部分由孩子口述家长帮助完成,但是几乎90%以上的作业,全部由家长代劳,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达到精美的效果,图画部分专门聘请了专业美术老师完成。amp;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样一幅景象:家长忙得不亦乐乎,孩子玩得悠然自得。而这样的亲子作业带到幼儿园后,教师根本无法讲评,本来一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因为家长的代劳而无果而终。amp;



还有就是在亲子现场会的时候,幼儿园挖空心思准备亲子游戏、道具,而活动现场的景象让教师哭笑不得。本来设计的亲子游戏,反而成了家长之间的激烈角逐,任凭教师一再强调,很多家长仍然我行我素。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amp;


在《指南》中,三岁幼儿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的目标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目标中分别指出: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在别人的帮助下能穿脱衣服和鞋袜。amp;


《指南》也建议,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amp;


造成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力欠缺的原因,事实上,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amp;


例如,很多家长在幼儿就餐时,看到孩子撒得满桌、满地都是,就迫不及待地喂孩子,孩子在前面跑、家长在后面追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家长早上赶时间上班,面对穿衣磨蹭的孩子,不由分说,三下五除二就帮孩子穿上衣服,这种无视孩子发展需求、剥夺孩子发展权利的做法,对孩子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amp;


家长应该从“为幼儿做”转向帮助孩子、指导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用静待花开的心态等待孩子的慢慢成长。amp;


从“关注现在”的功利中走出来,树立“着眼未来”的意识


近年来,社会上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孩子们对于童年的回忆便被禁锢在一间间索然无味的房间里。家长对孩子们学习的“代言”也达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境地。你的孩子背20首唐诗,我的孩子就要背30首;本来是小学的学习课程,提前到幼儿园教授,学拼音、做算术、认汉字等。对于这种现象,家长却显得无比委屈: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如果我家的孩子不学,就跟不上了。amp;


家长的委屈也许有他自己认为成立的原因,但是,我们联系这种即时效应和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忽视孩子的发展规律,追求即时效应的发展优势能持续多久?这样“催熟”的孩子还有多少后劲?因为重视孩子的认知发展,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很多孩子因此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出现厌学的现象,由此滋生出的隐患很难弥补。amp;


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amp;


家长必须改变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急躁心态,要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特别关注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纲要》中也指出,“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家长必须从幼儿的发展实际出发,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为孩子的发展夯实基础。amp;


从“我要你做”的意识中解放出来,帮助孩子树立起“我要做”的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三岁的熙然跟妈妈在公园遇到了几个熟悉的朋友带着孩子游玩,熙然妈妈便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其他孩子,然而熙然却表现得很不情愿。熙然妈妈觉得很没有面子,现场教育熙然要懂得分享,但熙然却把东西藏在了身后。熙然妈妈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批评一气,在熙然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不由分说,抢过孩子的东西,“代劳”孩子进行分享,熙然大哭,大家都很尴尬无奈。amp;


其实,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分享”的概念,只有“我的”的概念,甚至别人的东西也是“我的”。这是由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是孩子必须经历的心理发展历程,不可超越,不可逆转,也是孩子通往“学会分享”的必由之路。amp;


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分享、合作等精神,其实,我们在培养孩子这些品质时,有一个很大的失误,那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些品质本身体现的是幼儿主体意识的觉醒,而我们却将这些品质作为一种外在要求,通过“我要你做”“我教你做”这种外在的手段培养孩子的各种品质。amp;


事实上,家长必须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让孩子把这些要求内化为一种内需的动力,让孩子萌发“我要做”的意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amp;


瑞吉欧的教学法提出:“教师和家长在与儿童交往时,既不提供解决的办法,也不能简单地让儿童自己想办法,而是用‘知识借贷’来帮助儿童做他们自己难以完成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让家长学会放手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事事包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更是以爱的名义在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特点是体验式学习,只有他亲自探索感知,才能建构起新经验。然而,许多时候,我们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看起来不错的结果,而扼杀了孩子探索的过程。amp;


作为家长,要用顺应、引导、帮助的方法,取代“代言”“代劳”的手段,静心陪伴,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合成长规律的方式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


关键词:家长 | 孩子 | 代言人
TOP100热度明星